自今年2月17日发布离职公告后,整整三个月未露面的公募基金业大佬、华安基金原副总经理尚志民终于现身。
一如《第一财经日报》此前报道,尚志民已加盟兄长尚志强创立的朴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(下称“朴易资产”)。近日,作为朴易资产总经理,尚志民接受了《第一财经日报》等媒体采访。他自称是“私募新兵”,并表达了要在私募行业再干二十年的愿景。
私募行业潮涌之际,尚氏兄弟对朴易资产的定位是行业中的“标杆型企业”。而围绕如何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,尚氏兄弟披露了公司规划和投资策略。
从1999年加入“老十家”华安基金成为国内第一批公募从业人员起,尚志民先后管理过基金安顺、安瑞、华安创新、华安宏利,长期业绩达到年化18%,他管理国内首只封闭式基金安顺在15年存续期内累计实现收益超800%。在国内的基金经理中,将一只封闭式基金管理到期的,他还是第一个。
本报记者获悉,截至目前朴易资产初创团队10人,投研人员平均从业年限为17年。董事长尚志强主管风控,总经理尚志民是投研团队的核心。朴易资产的组织架构简单、扁平化:董事会下设投资决策委员会、总经理、风险控制委员会三级,总经理分管投研部、交易部、综合管理部,而风险控制委员会下单独设立合规风控部。
10人团队中又有一支6人的投研队伍。尚志强称:“我们团队6个人,平均下来从业时间达到17年。这在目前所有私募团队里面来说,没有这么长的。”
一直以来,私募的风控环节饱受诟病,朴易资产对此格外重视产品将不放杠杆。尚志民直言:“偏好特别高风险的投资者,不一定选我们的产品。有些结构性产品1:1、1:2的杠杆的放,我们没有这样的产品,如果特别偏好这种的可以去买劣后,包括现在分级的。”
尚志强从战略高度解释了他们的初衷:“长期来看,私募能活下来,风控能力是核心竞争力。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接触了很多的成功投资者,最早有一批基金当中发财的,有几千万、上亿的投资者存活下来的非常少,因为风控能力没有做好,也就是杠杆放得太高了。这个行业如果从长期来看,风控能力是核心。投研是进攻,风控可以说是防守的。未进攻,市场出现问题你就死掉了。我们既然定的目标是超越百年,就希望这方面可以更关注,可以做好。”
对于投资标的的选择,尚志强用“一个矩阵”和“三个标准”来阐述:“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到现在的20多年,超额收益的有两块,一块是龙头企业提供的长期超额收益,一个是不同牛熊转换当中有一类变化型企业,市场给了溢价、给了弹性。所以这两者结合起来,在选股、选标的来说,我们自己给了一个命名叫朴易矩阵。主板市场A股有2000多家,龙头公司很少,5%多但不到10%。还有一类是属于衰败型公司,在牛市、熊市它都不会提供超额收益。还有一类是属于安逸型企业。安逸,不分对错,它生活得不错,但从市场给的溢价来说还不行。我们选股的时候,把2000多家企业中的衰败和安逸型去掉,三分之二都去掉了。还有三分之一,变化中的企业是我们感觉最重要的,不仅在中国市场有,国外也有。国外对变化型的溢价会滞后一些,证实之后给溢价。中国在变化过程中市场会给你溢价、关注你,你证伪之后活下来。市场有这样的机制之后,鼓励你变化。”